fbpx Skip to main content
  1. 首頁
  2. >
  3. 聊聊修行
  4. >
  5. 什麼是自性?什麼是靈性?
聊聊修行

什麼是自性?什麼是靈性?

By 2024 年 7 月 19 日22 7 月, 2024No Comments
何謂自性?何謂靈性?

人有「身、心、靈」三個層面,身是物質色身,人人皆知;心是精神體,包括魂與魄;靈是靈性體,是每個人的本體,這個本體有很多不同的名稱,諸如真如、自性、如來藏、光明藏、佛性、妙明真心、本來面目、大覺真心、真我、妙心…等,指的就是眾生與佛同具的「自性本體」,祂就是我們修行可以成佛的正因。

自性是本體,是「真我」;外在的色身是假體,又稱「假我」。假體只有數十年、最多百年的壽命;真我則是不變不改、不生不滅、永恆存在的光體,但肉眼看不見,難怪很多人不相信祂的存在。中國古人稱祂為良心,也就是佛教所說的佛性,人人本自有之,故又稱「自性」,也有人稱為「靈性」。

其實「自性」與「靈性」皆指同一本體,但各自略有不同的含義,茲剖析如下:

這個本體原本是個靈光體,但經過多次輪迴轉世後,每一世都會有些汙染的習性累積包覆在外,雖然籠統稱為「靈性」,但就其中本有的清淨光明體而言,則稱為「自性」。《六祖法寶壇經》中,六祖慧能大師曾對自性提出讚歎的法語:「菩提自性,本自清淨,本不生滅,本無動搖,本自具足,能生萬法。」自性又稱為光明藏,或稱為淨識、庵摩羅識(Amala)。

這個在唯識學被俗稱的「阿賴耶識」(Alaya)或「第八意識」的本體,是染淨同體,當人往生時,它最後離開色身,但入胎時,它比前五識(眼識、耳識、鼻識、舌識、身識)及第六識(意識)、第七識(末那識)來得更早,故《八識規矩頌》說,第八意識阿賴耶識是「去後來先作主公」,也有人稱其為「在纏真如」。

佛在《大方等如來藏經》中說:「我以佛眼觀一切眾生貪欲、瞋恚、愚癡、諸煩惱中,有如來智、如來眼、如來身,結加趺坐,儼然不動,乃至德相備足,如我無異。」佛陀慈悲開示指出眾生的如來智慧德相就藏在五陰中,欲識佛性,但識眾生。因佛性藏在眾生性之中,只要我們肯修行正法,與明師相應,人人皆有可能成佛。也就是說,只要「在纏真如」透過明師正法的薰陶,徹底淨化,成為清淨的「真如自性」,就可明心見性、直了成佛。

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曾問弟子:「狗有沒有靈性?」答案是「有」。師再問:「狗有沒有自性?」答案是「沒有」。也就是說,狗沒有清淨光明的自性本體,卻有染淨同體、被汙染的靈性。

禪宗公案有一段常令一般人費解的公案:趙州禪師被一位出家僧問道:「狗有佛性嗎?」趙州禪師答道:「沒有!」這位僧人質疑趙州禪師:「上至諸佛,下至螻蟻,皆有佛性,狗為什麼卻無?」趙州禪師說:「因為它有業識!」趙州禪師強調的佛性,是指清淨的自性本體,狗當然是沒有的。

文/覺妙宗明(釋迦牟尼佛救世基金會總教授師)

圖文摘錄自禪天下《何謂自性?何謂靈性?》,閱讀全文,歡迎訂閱《禪天下數位電子雜誌

相 關 推 薦

訂閱
通知
0 留言
Inline Feedbacks
查看留言
0
您有什麼想法嗎?請留言x